“有毒”的AI性格:被指责“戴了窃听器”
《连线》杂志的记者凯莉·罗宾逊和布恩·阿什沃思在评测中,将“朋友”描述为“一个价格过高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垃圾”。罗宾逊佩戴这款设备参加了一个人工智能公司的派对,结果被指责“戴了窃听器”,这让她意识到,即使在最科技化的社交场合,这款设备也显得格格不入。她总结道:“戴这个装置简直太不合群了,别人看到我脖子上戴着它,总是会不高兴。”
这款吊坠的AI设定也备受争议。据报道,它的“坏心情”是设计好的,开发者希夫曼认为,当AI情绪达到顶峰时会更有吸引力。阿什沃思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当他抱怨设备时,它反过来指责他“总是给人一种‘这不是我的错’的感觉”和“爱抱怨”,甚至让他感觉自己在被AI称作“混蛋”。
技术缺陷与隐私担忧并存
除了社交障碍,“朋友”在技术上也存在明显缺陷。阿什沃思发现,尽管设备声称只需要蓝牙连接,但在没有数据SIM卡的情况下,其旧款iPhone无法正常连接。更糟糕的是,该设备目前完全不兼容安卓系统。然而,即使在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它依然让阿什沃思相信其所有对话都被记录下来,这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隐私担忧。
行业前车之鉴,可穿戴AI设备前景堪忧
“朋友”的失败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其他雄心勃勃的AI可穿戴设备,如Humane售价700美元的可穿戴设备和Rabbit的R1,均遭遇了惨败。这些案例共同表明,在用户体验、技术成熟度和隐私保护方面,始终在线且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可穿戴设备正面临巨大挑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