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海洋领域的开源大模型OceanGPT(沧渊)在浙江杭州正式发布。这一创新成果由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OceanGPT具备基础的海洋专业知识问答能力,能够对声呐图像、海洋观测图等多模态数据进行自然语言解读。这一能力使得OceanGPT在处理复杂的海洋数据时,表现出色。该模型还采用了一种领域知识增强的“慢思考”推理机制,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降低生成错误信息的风险,解决了现有通用大模型常见的“幻觉式错误”问题。
在实际应用方面,OceanGPT不仅能够进行海洋专业问答,还适用于海洋机器人操控与水下具身智能等关键场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华钧表示,依靠OceanGPT的代码自动生成能力,用户只需输入一句自然语言指令,模型即可生成相应的机器人控制代码,实现快速部署和任务执行。这一技术的推出,旨在让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驱动水下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
此外,OceanGPT还集成了MCP大模型协议,旨在推动多机器人协同合作的实现。未来,这一模型将直接部署在海洋机器人上,借助其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洋装备的自主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
目前,OceanGPT已在浙江大学的海鹰系列水下机器人平台上完成了技术验证。测试结果显示,使用OceanGPT后,机器人代码的编写效率从“小时级”提升至“秒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OceanGPT的发布,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展示,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